2022年夏天,在密密麻麻的俄乌战争新闻之中,突然跳出一则讣告:
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世。
在此之前,戈尔巴乔夫已经淡出人们视线多年,他晚年身体不好,长期住院,平时也深居简出谢绝交际。
这位颇具争议的领导人,一手促成苏联解体,2022年打得血肉模糊的俄乌战争,也有戈尔巴乔夫的一点“功劳”。
一场俄乌冲突,让斯拉夫人血流成河,戈尔巴乔夫在这时候去世,引起人们对苏联末期历史的讨论。
苏联解体前,戈尔巴乔夫改革其实还有很多正面的评价,甚至在中国的书店里都摆着戈氏的书籍,卖得很火。谁都没预料到,戈氏的改革最后会造成如此灾难性的后果。
戈尔巴乔夫晚年的思想也有变化,90年代他还沾沾自喜,以“结束冷战”为自己的功绩,到处夸耀。但到了21世纪初,看到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后,戈尔巴乔夫也开始反省。
展开剩余90%2006年,戈尔巴乔夫庆祝自己75岁生日,他曾在宴会上对记者说了不少心里话。
其中他对中国有一段寄语:“好好搞发展,不要追求什么民主化、自由化。”
这段话在网上流传很广,被人们理解为戈尔巴乔夫在为自己的过去而后悔。
晚年的戈尔巴乔夫,的确可能认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是错的,看着中国的高速发展,他心里暗自遗憾。
那么在21世纪初,戈尔巴乔夫是怎样一个地位?他当时真的为解散苏联而后悔吗?戈尔巴乔夫到底是怎么看待崛起的中国的?
一、戈尔巴乔夫:落魄的末代领袖
90年代,俄罗斯人民有两个最恨的人,一个叫叶利钦,一个叫丘拜斯,他们两个联合起来,把独立后的俄罗斯搞得乌烟瘴气。
但是俄罗斯人忘记了,真正拆散苏联的幕后大佬,那个被人们遗忘的退休老人戈尔巴乔夫,才应该对俄罗斯的凋敝负主要责任。
戈尔巴乔夫在90年代还曾想回到政坛,但俄罗斯人民宁愿支持俄共的久加诺夫,也不愿意给戈尔巴乔夫投一票。
作为末代苏共主席,苏联的最后一任舵手,戈尔巴乔夫最后两年不仅拆散了国家,还丢掉了尊严,失去了国民的尊敬。
他在公开场合被叶利钦怒怼,在采访中逃避自己对苏联的责任,人民都看在眼里。
戈尔巴乔夫当时也深受经济危机之苦,他有高额的退休金,但在卢布贬值之后,戈尔巴乔夫的日子也不好过,他不得不挣外快补贴家用。
当时,他的主业是写书,后来又爱上影视行业,在欧洲拍戏“客串自己”,赚点出场费。
俄罗斯人那时对戈尔巴乔夫的“从艺”大多持反面态度,尤其是苏共的老党员们,大多哀叹:“党在最后的关头选错了人,居然找了这么个角色继承国家,难怪苏联会最终解体。”
直到2000年,普京上台成为俄罗斯总统,他带来了俄罗斯在军事上的胜利——打赢第二次车臣战争,才让俄罗斯人看到了复兴的希望。
二次车臣战争,让俄罗斯重新完整,俄罗斯民族自苏联解体后第一次感到振奋,军队、情报部门也都开始真正认可俄罗斯联邦政府,所以后来有人说:
第二次车臣战争是现代俄罗斯的重生。
2001年,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,俄罗斯积极帮助美国搞反恐,顺带着贴近了和西方的关系。加上普京大力反腐,打击寡头,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好转,90年代的阴霾渐渐被扫清。
俄罗斯复活了,跟着复活的还有戈尔巴乔夫。
在90年代末,戈尔巴乔夫比叶利钦的形象好不到哪去,
但21世纪初,戈尔巴乔夫开始重新活跃,甚至以“创造俄罗斯的功臣”自居,频繁出现在各种公开活动里。
俄罗斯政府也对这位前领导人表示了尊重,像国庆日典礼、胜利日阅兵等活动都有戈尔巴乔夫一个座位。
戈尔巴乔夫的自信渐渐回来了,他也开始对国际和国内政治发表意见。
2006年,戈尔巴乔夫75岁,在他的生日宴会上,他向隔壁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中国送去了一些建议。
二、“我当年也被骗了,我也是受害者”
2006年,彼时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全世界关注,北京已经承办了奥运会,全球都在期待中国2008年的表演。
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厅举行的戈尔巴乔夫生日宴会上,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媒体的访问。
在记者的提问中,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成就做出了很高的评价:
“同为改革的政权,中国的成绩很耀眼,值得俄罗斯去借鉴。”
但他也对于中国政府做出了警告:
“现在看来,我走过的路不是个标准答案,希望中国也能明白这个道理,别被西方宣传的民主自由拖后腿。”
戈尔巴乔夫这两句话说得很露骨,也能看出来的确是他的真心话。
在十几年前,他一连串激进的西式改革彻底拆散了苏联,回首俄罗斯这十几年经验,结合中国的路子来看,当年苏联解体确实是个遗憾。
当年在80年代中期上台后,戈尔巴乔夫继续自己的伯乐——前克格勃局长安德罗波夫的脚步开始改革。
戈尔巴乔夫面对的苏联问题不少
,党政军和经济、文化、科学、外交都有遗留问题,戈尔巴乔夫身边的人都建议,在他的任期内,能改革一两项就不错了。
但戈尔巴乔夫是个“战略家”,他想用一次彻底的改革解决“一揽子问题”,让国家焕然一新。
戈尔巴乔夫晚年一直标榜自己是改革家,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苏联和人民,只不过这次改革有点过火,最后失控。
可稍微想想就知道,戈尔巴乔夫想“一劳永逸”解决苏联的问题,看出他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幼稚的。
戈尔巴乔夫还有一点让后世的史学家不敢恭维,那就是迷信西方的“民主改革”是改造社会的良药,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。
其实,他这种想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是70年代后苏联官僚系统腐败,加上西方思想渗透的一系列结果。
东欧剧变,就是戈尔巴乔夫的“新思维”推动的,东欧诸国搞多党制议会、搞自由主义,结果推倒了东方阵营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
东欧变色之迅速,让苏联各界吓了一跳。苏共开始思考这种“民主改革”的危险性,想着怎么放慢速度,但东欧剧变的波澜已经吹到了苏联全境。
戈尔巴乔夫此时骑虎难下,他开了改革的头,这场激进的运动拆掉了东方阵营半壁江山,现在西方国家联合国内的西方派要拆掉苏联。
戈尔巴乔夫这时候才着急,他力图保住苏联的版图,要把苏联改为“联邦国家”,他自己也在1990年改任苏联总统,但民主派们已经不满足于在当二级政权了。
很快,叶利钦为代表的的西方派坚决拆散苏联,
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失败,他本人也被逼宫下台。
三、苏联比中国强,俄罗斯却比中国弱
苏联解体后,戈尔巴乔夫显得非常矛盾,他时常透露出对苏联的怀念,但在西方,他又以结束冷战为自己的功绩,换取了一系列荣誉。
早在1990年,戈尔巴乔夫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,后来又在国际上获誉无数,美国总统里根说他是“和平的巨人”,德国人也对他大献殷勤,称他为“推倒柏林墙的功臣”。
戈尔巴乔夫享受了荣誉,在海外卖书、演讲、拍戏都表现不错,而在俄罗斯国内,戈尔巴乔夫却几乎是人人喊打。
1996年,他组建政党参与俄罗斯大选,居然倒在了第一轮,据说得票率不足1%,创下俄罗斯民选历史上的丢人记录。
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彻底对他失望,连苏共党员、军人都不会支持这个老主席。
在大选失败后,戈尔巴乔夫低调了起来,他的“戈尔巴乔夫基金”专注于环保和国际和平,他本人成为吉祥物,到处走穴赚钱。
在那之后,俄罗斯走过低谷的10年,在21世纪初稍有起色。而中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国,GDP在1992年就超过俄罗斯,然后把差距越拉越大。
同苏联一样,中国也是走改革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,但中国改革更早,也更成功,不仅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,还带领国家走向富强。
进入21世纪,中国的GDP增速排在全球前列,连续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强国,最后跟到了日本后面。中国还承办了奥运会,这可是苏联在极盛时期才有能力举办的国际盛会。
不仅戈尔巴乔夫,连俄国政府都表示“中国经验是成功的,中国道路是正确的”,他们也在后悔当年玩改革太过火,“民主化”直接摧垮了苏联。
现代人很难理解,80-90年代东西方世界巨大的物质差距带来的世界观冲击,西方的繁荣,和当时苏联阵营的物质紧缺有天壤之别,这个差距击垮了一代苏联领导人的信心。
而美国当年灌输的“西式民主带来繁荣”的观念,却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市场,民间和官方持此观点的人如过江之鲫,甚至中国国内也大有人在。
好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层坚持着自己的特色道路,没有被西方“忽悠”。
反面教材就是苏联的悲剧,戈尔巴乔夫一直对此心知肚明。
戈尔巴乔夫曾说:“美国后来以赢家通吃的态度在全世界制造争端,由此可以看出,苏联解体是个悲剧。”
由此看出,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警告,是这位政治家晚年的一点良心。
当然,在采访中,他也提到了中国早年在环保、法制等方面的问题和缺陷。
但他也承认,和这些问题相比,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才是第一位的。
时至今日,中国依然在大踏步前进,俄罗斯却还是走得磕磕绊绊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戈尔巴乔夫去世前还看到了俄乌“同族操戈”,他的心里一定不会好受。
文/商学野
参考资料:
1、《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初探》,曹志宏
2、《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政治与道德的思考》,左凤荣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王者体育直播备用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